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当前我国最重要的任务,创新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。为培养我院同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,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潜能,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才华与奇思妙想的广阔舞台,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将于2019年12月举办第二届“大学生金点子创新思维大赛”,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及增强团队协作精神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。
本次大赛由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主办,大赛优胜者颁发奖金与证书,并推荐参加省、国家级相关比赛和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申请等。本次大赛共设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鼓励奖若干项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所有专业在校学生均可参赛,有关赛事详细信息请登录牡丹江师范学院计算与信息技术学院网址(http://jsj.mdjnu.cn/index.htm)查询“金点子创新思维大赛活动方案”。
第二届“金点子”创新思维大赛实施方案
一、大赛背景
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当前我国最重要的任务,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。为培养我院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,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,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才华与奇思妙想的广阔舞台,培育2020年创新创业项目,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将于2019年12月举办第二届“大学生金点子创新思维大赛”,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及增强团队协作精神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。
二、大赛时间与地点
1.报名时间: 2019年11月15–25日
2.作品提交时间:2019年11月26–29日
3.作品评选时间:2019年12月2 - 6日
4.作品提交方式
1)参赛选手将报名表(电子版)交至班长,再以班级为单位将所有报名表压缩(文件名为:专业-年级-班级,如:计算机-2016-2班.rar)后提交至msy_jsj_sjsx@126.com,时间截止于11月25日。
2)参赛选手将作品(或创意设计说明)交至班长,统一交至文科楼344室(联系电话13845349020),时间截止于11月29日。
三、参赛对象
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各专业在校学生均可报名。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,鼓励各类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”的作品参赛。
四、参赛要求
1.参赛选手应填报“2019金点子大赛报名表”,并选择指导教师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参赛作品,作品应具有原创性。
2.参赛作品一般形式为以下类别(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):
1) 知识类创新:算法改进、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、新思路;
2) 专利类创新:研究成果、生活发明创造等,可用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发明专利;
3) 软件类创新:程序设计类创新(如:Web 应用开发、移动应用开发等),可以申请软件著作权。
作品可以是具体产品、技术,或者解决方案,需突出创新性,同时考虑可行性及完整性。
五、评定方式
评判方式:先由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初审,初审通过后进入决赛,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形式,由评委现场打分确定作品获奖名次。
评分指标点:
1、成果发表(20%):已经见刊或录用的学术论文、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(类型不限)或软件著作权认证;(需提交佐证材料复印件)
2、依托项目(10%):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”或参与指导老师教学科研项目;(需提交佐证材料复印件)
3、创新性(30%):创意新颖,设计独特;
4、可行性(20%):理论上无错误,技术上可行;
5、完整性(10%):设计完整、明确,文档格式规范,表达清晰。
6、答辩表现(10%):对作品阐述清楚,回答问题正确
备注:已经参加过往届金点子创新大赛获奖的同学不能再次报名参赛。
六、奖励方式
比赛设一、二、三等奖和鼓励奖,获奖作品作者颁发奖金与证书。
备注:没有创新创业项目支撑的获奖作品需在2020年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;未发表的获奖作品需在教师指导下积极申请专利、软件著作权或发表学术论文。
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
2019年11月14日
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
2019年第二届“金点子”创新思维大赛报名表
作品名称 |
|
类 别 |
( )专利创新类 ( )知识创新类 ( )软件设计类 |
作品形式 |
( )实物 ( )软件 ( )设计方案 |
作品是否已发表论文、获国家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|
(是否) |
作品是否依托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” |
(是否) |
教师姓名 |
|
学生姓名 |
学号 |
专业 |
电话 |
分工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作 品 简 介 |
|
独创性声明 |
申报人承诺提供的作品真实、可靠,作品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明确无争议,未侵犯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。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|
评审专家意见 |
评委1 |
评委2 |
评委3 |
评委4 |
评委5 |
|
|
|
|
|
组 委 会 意 见 |
年 月 日 |
备 注 |
|
填报说明: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作品,可以是具体产品、技术,或者解决方案,需突出创新性,同时考虑可行性及完整性。参赛作品可为以下三类(包括但不限于):
1. 知识类创新:算法改进、或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、新思路;
2. 专利类创新:研究成果、生活发明创造等,可用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发明专利;
3. 软件类创新:程序设计类创新(如:Web 应用开发、移动应用开发等),可以申请软件著作权。